讨论之前,我们先引入一个基础概念——航运市场的供需关系。
在船舶运输市场方面,海运货物运输需求量的变动推动了船舶总吨位供应量的变化,当需求量超过供应量时,船舶收益将不断提高,并带动资产价格上行,同时市场会增加新船订单,拆船总量会同时减少,运力会增加。这种趋势的结果不久就会使供应量超过需求量,这时市场向反方向运动。两种力量的制衡决定了船舶收益的高低,最基础的表现就在运价。
今年的黑天鹅新冠疫情就完美地展示了上述理论:前期国内疫情导致出口量少,后期国外疫情导致进口量少,海运货物运输需求量整体下降,而各大船公司并不能迅速减少运力,拆船卖船都需要时间去运作,只有停航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,但同时要考虑封存成本。疫情初期集装箱运价暴跌,各大船公司只能先采取“停航保运价”,再操作船舶转让、拆解去减少运力。
据航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 发布数据,今年5月末,全球闲置集装箱船运力规模,已突破272万TEU,为史上最高,占全球总运力的11.6%。其中,马士基和MSC闲置了最多的运力。
中国船东协会办公室主任赵庆丰告诉记者,集装箱市场通过减少运力保持运价,在以往淡季是一种常规操作。“每年到淡季,大家都会停,这个行业不是看你有多少条船,而在于运价是多少,如果运价低,运的越多可能赔的越多,停航可以减少运输成本。另一方面,船舶供给变少,与需求端相平衡,进而稳定运价,保持船东不会亏损太多。”但今年,是历史以来停航量最高的一年。
显然,“停航保运价”的方式颇有成效。Alphaliner数据显示,自6月22日起,就有超过120艘闲置的集装箱船已经重新起航,自7月以来,美西、美东航线再无停航现象。
截至7月17日,上海航运交易所周报数据显示,美西、美东航线上海港船舶平均装载率维持在95%以上。
所以,并非船公司不积极增加运力,而是目前国际贸易复苏,海运货物运输需求量上升,而运力投入的增速在短时间内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。